SphereEx获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初心资本天使融资,Github 上超 13000 star

  • 时间: 2021-05-15 01:00:39

5月14日,数据库中间件「ShardingSphere」团队成员组建的商业公司「SphereEx」宣布已于近日完成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和初心资本领投。

公司CEO & 创始人张亮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组建团队、软件产品化及品牌运营,提升开源产品线的市场运营,提高产品认知。

雷锋网了解到,SphereEx 公司,由 ShardingSphere PMC Chair 张亮和 PMC 核心成员潘娟联合创建。创始团队来自 Apache 顶级项目核心成员、知名互联网公司及知名基础设施软件提供商。

其研发的分布式中间件ShardingSphere产品诞生于 2016 年,历经5年的时间发展,ShardingSphere已经在Github获得超 13K+ stars的关注,有近 200 余名贡献者,已成为该领域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

ShardingSphere是什么?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化,更多数据被企业挖掘并使用起来,因此衍生出的数据使用场景也更加多元化。从数据使用广度、使用深度及使用方式来看,数据消费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并呈现出一些鲜明特点:

  • 数据规模巨大,从 GB 、TB 走向 PB 级。传统单体数据库难以承载,因而分布式产品大行其道;

  • 数据场景多元,很难通过一两种平台承载全部数据需求;但在企业选择更多平台时,不仅带来更多成本投入,同时有对数据治理、数据管理、数据开发、数据安全等诸多方面带来的极大挑战与不便;

  • 架构层代混合,走过了从单体到集群、从集中式到分布式、从本地部署到云化部署之路。但架构的演进不是替代的关系,新的架构不能完全取代原有架构。于是,各种架构的产品,在企业内部同时存在,这对企业的使用管理带来极大的困扰。统一架构是必然的选择,但远非说起来这么容易;

  • 技术演进迅速,无论是从发展、成本,还是安全、自主等需求出发,基础架构升级正在不断加速,但这也同时面临“跑车换轮胎”的经典问题;

面临上述问题,如何将底层数据基础平台与上层数据应用解耦,成为各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痛点。SphereEx 所倡导的 Database Plus (数据库能力增强)、Database Mesh (数据库服务网格)理念,正是旨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解决上述问题。遵循这一理念的 ShardingSphere 项目,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大量的开发者并在众多企业中使用,正是这一思想的初步实践。相信在未来,这会带来数据使用上的一场变革。

ShardingSphere有哪些能力?

在产品层面,「ShardingSphere」做了 3 层可插拔的内核结构,以事务引擎、分布式治理等为主的内核层,数据分片、读写分离、数据加密、影子库等数据库管理相关的功能层,以及基于数据库协议和 SQL 解析之上、进行各类数据库接入的生态层。

目前「ShardingSphere」已经可以接入 Oracle,MySQL, PostgreSQL, SQLServer 等其他多种类的数据库。开发团队计划通过异构数据的网关模式,在不影响数据库本身能力及特性的前提下,进行数据流量及质量分析、数据安全、权限控制、分流等一系列的数据库管理操作。

通过 Database Plus 的产品形态推出,「SphereEx」将标准产品、定制服务、生态支持这三种模式包装成产品,从自主可控的Hosting 、定制开发的 OpenCore、以及支持数据可视化、事务等的 Database Mesh 等几个方向去做产品及服务的商业化包装输出。

ShardingSphere产品架构

用户层面,自 2016 年产品推出之后,「ShardingSphere」在 Github 上获得了超过 13000 star,4000 fork,目前已经有了 200 多位 Contributor,以及 160 多个模块。经过 5 年的用户运营,「ShardingSphere」根据互联网、金融、快递、电信等具体行业方向对用户进行划分,京东、百度、携程、腾讯音乐、闪送、中通快递、中国电信等巨头企业都已经在使用「ShardingSphere」进行数据库的管理及优化。

合作伙伴方面,「ShardingSphere」和京东、中国电信翼支付等进行了深度的合作探索。张亮表示,「ShardingSphere」需要更多的用户来帮助在数据层面去做增量应用、并提供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核心需求,基于活跃社区的需求、反馈及迭代.

商业化层面,张亮坦言目前商业化对于「ShardingSphere」还为时过早,当下最重要的还是去巩固建设好社区以及用户的生态,探索商业化的可能以及路径。

国产开源软件成风潮

日前,据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报道,不管是手机,还是电脑,平均每个程序都要依赖 150 个开源组件。最早的开源软件兴起于国外,目前全球一百余个开源相关基金会绝大多数注册在美国。

最近开源软件供应链“卡脖子”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已经给国内的软件产业敲响了警钟。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董大建也肯定了开源的价值:“开源已经是我们整个信息技术开发领域的主战场。”

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里,开源软件的开发应用正在成为一种新风潮。华为的 MindSpore、腾讯的 Angel、百度的飞桨,都正在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在世界上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 GitHub 的开发者数量增长迅速,目前仅次于美国,数量位居第二,在过去的 12 个月,中国开发者数量增长 37%,增长速度为全球最快。

雷锋网了解到,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也已经启动了开源软件供应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就是为关键设备和系统提供高质量、低风险的开源软件供应链,打破国外 IT 巨头的行业价值链垄断。(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

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