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拆解了华为的357条汽车专利,竟然发现了这些秘密

  • 时间: 2021-03-17 09:33:22

  作者腾讯科技孙实

  编辑腾讯科技沈冲

  随着国内造车新势力正在逐步被市场认可,以及各大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在造车领域进行布局,通信、手机巨头华为要切入汽车领域的新闻也越来越多。

  尽管任正非曾表态:“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但是有关华为造车的消息仍层出不穷,广汽、长安都传出要与华为合作的绯闻,也有外媒报道称,华为正计划推出自有品牌的电动汽车,并可能最早在今年就推出多款车型。

  对于这类消息,华为的回应始终不变:华为不是一家汽车制造商,但通过 ICT,我们的目标是成为面向数字汽车和新增零部件的供应商,使汽车制造商能够制造出更好的汽车。

  对于造车,华为尽管多次否认,但有关汽车的专利却是实打实地存在。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到 3 月 5 日,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深圳)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名下,以“汽车、自动驾驶、雷达、地图”为关键词,并剔除和汽车无关的专利,共计筛选出华为名下 357 条专利,腾讯科技以此为大数据样本,对华为造车的路径进行拆解。

  相比 2 月份,我们可以发现华为的汽车专利更硬核,涉及汽车的多个环节,维度更丰富。

  华为专利主打自动驾驶与电动汽车

  从关键词大数据可以看出,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主打两项: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

  在 357 件专利中,在描述中出现“自动驾驶”关键词的专利数量达到了 137 件,占比为 38.37%;雷达是在自动驾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技术,出现“雷达”的专利数量则有 60 件,占比达 16.8%;出现“电动车、电动汽车”关键词的专利数量有 96 件,占比为 26.9%;与充电有关的专利达到了 30 件,占比为 8.4%。

  从具体的专利描述来看,在华为自动驾驶专利中,多数与控制汽车的速度以及前车距离有关,这也是对自动驾驶最基本的要求。

  一项名为“车辆制动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的专利,可以获取目标车辆的状态信息、该目标车辆与前车之间的距离以及前车的速度,通过指定神经网络模型,确定该目标车辆以前车的速度为目标制动速度的制动数据,该制动数据包括制动距离。

  也就是说该专利可以为车辆提供多个制动策略,并根据车辆的具体状态从中选取合适的制动策略进行制动,提高了制动的精确度和灵活性。

  华为也公布了与躲避障碍物有关的专利。一项名为“障碍物避让方法及装置”的专利,并且实施案例已经实现了在前方有障碍物时,根据获取的目标轨迹进行车道内部避让,保证了车辆行驶的平顺性。

  此外,安全也是华为自动驾驶专利较为关注的一部分,共有 64 条专利与安全有关,占比达到 17.9%。一条名为“地图更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的专利,可以在确定环境数据与地图数据不匹配时,向云端服务器上报地图更新信息,能够解决自动驾驶车辆使用的地图更新不及时的问题,确保云端服务器及时下发对车辆行驶影响较大的更新信息至车端,提升了自动驾驶车辆的行驶安全。

  在华为自动驾驶专利中,不乏一些大开脑洞的“黑科技”。比如一项名为“一种注意力检测方法及系统”的专利,根据华为的描述,通过耳侧佩戴装置,获取脑电信号,并基于此分析驾驶员的注意力类型,可以对用户当前的驾驶状态进行预警。也就是说,该专利通过驾驶员的脑电波来控制车辆的行驶状态。当然,这项技术距离正式商用化,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用 ICT 帮车企?电动车专利硬核涉及驱动系统、散热系统等多项环节

  虽然华为多次强调会利用 ICT(信息与通信技术)来帮助车企造好车,但是从电动车专利可以发现,华为公布了多项与电动基础有关的技术。

  比如有两项专利的名字都是“一种电驱动系统、动力总成以及电动汽车”,其中一项专利,利用该电驱动系统,提升了对母线中点电位的调节能力,另一项则提升了三电平逆变电路的母线中点电位均衡的调节能力。

  针对汽车的驱动装置,减速装置,华为公布了“减速器、电动汽车的驱动系统及电动汽车”专利,本申请提供的减速器能够解决现有串联增程式电动汽车中发动机和发电机无法直接驱动车辆的问题,由此提高了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和操控性。

  以上这些专利本质上来说,都与 ICT 无关,更多是从汽车垂直领域进行切入,来对汽车性能进行改造。

  此外,华为有关电动车的专利也充分考虑了人性化。据媒体报道,多位位于北方的电动车车主吐槽,在冬天根本不敢开空调,因为耗电太快。针对此类现象,华为公布了名为“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的专利,该专利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可以应用在电动智能汽车领域,以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

  电动车起火也是车主经常反馈的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一项名为“电池包异常检测装置及电池包异常检测方法”的专利,可以通过传感器判断电池包是否存在异常,如果发生了异常,就会生成告警信息,提高了检测精度。

  在充电领域,华为也开了一个小脑洞,让电动车更方便地充电。该专利提供一种电动汽车以及电动汽车之间的充电方法:在直流插座与另一电动汽车的交流插座通过充放电电缆连接的过程中,根据另一电动汽车的充电请求控制电池包为另一电动汽车充电,能够较方便地实现电动汽车之间的充电。

  除去电动车垂直领域的专利,华为也有部分专利涉足传统汽车,比如针对汽车散热系统,华为有一项名为“一种热管理装置、热管理系统及新能源汽车”的专利,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热管理装置、热管理系统及新能源汽车,用以对电子器件进行热管理,兼顾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和保温需求。

  从上述专利可以看出,华为的野心似乎不满足于仅仅用 ICT 改造汽车,尤其是在电动车的领域,涉及发动机、驱动系统、散热系统、电池等汽车的多个环节与零部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专利和最后的落地是两回事,即使华为拥有汽车全部系统的专利,也未必能证明华为要切入整车。

  当然,仅从专利方面看,华为和车企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按照企查查的数据显示,华为的专利数量为 357 件,但是据媒体公开报道,传统汽车制造厂商奥迪,仅在 2019 年就提交了 1200 多项专利,每天专利申请数就超过三项。即使是国内的造车新势力,蔚来的专利数量也超过 4000 件,小鹏汽车专利超过 1500 件。由此可以看出,华为改造汽车,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