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黄允松:重新发明轮子,未来的应用都将是云原生架构| 蓝驰家族

  • 时间: 2020-11-25 11:16:37

  “未来的软件一定是长在云上的,要在应用软件的基础架构领域重新发明轮子。自从有计算机以来的所有应用,都有必要用云原生架构全部从零开始再做一遍。”

  在蓝驰创投近日举行的 2020 年度 LP 大会上,青云 QingCloud 创始人、CEO 黄允松进行了《云原生、容器、Kubernetes 和青云》的主题分享,以下为部分内容的节选。

  拥抱云计算的挑战

  众所周知,云计算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了。在云计算的下半场,资源层已经云化,而应用层的云化才刚刚开始。

  对于上层应用的厂商来说,拥抱云计算最大的困难不是搭建云平台,而是应用迁移上云。具体有多困难?

  从时间上来说,要先计划周全,尽量不干扰到日常业务的开展;员工要培训,怎么迁移要咨询,迁移工具要调试和使用,跟迁移工具的提供商要磨合,要开会;迁移后还有漫长的运维和优化。整个流程走下来,可能还没迁移完,公司先给搅黄了。

  再说财务成本。第三方迁移工具,CloudEndure、Racemi 、Zerto 、AppZero、Attunity 哪个都不便宜;几千个工作小时的内外部迁移工作量,对应的都是工资开支。根据 AWS 的数据,每个服务器的平均迁移成本超过 1200 美元。

  为什么会有上述困难?因为传统应用不是为云计算而开发的,导致迁移成本较高;就算迁移上云了,如果只是用虚拟化和重新部署的方式迁移,无法发挥云计算的弹性、高容错和高并发处理等优点。

  重新发明轮子

  未来的软件将生长于云上  

  怎样才能降低成本,真正拥抱云计算?

  用云原生的方式把所有应用程序重写一遍,让开发的软件和云天然集成在一起,发挥出云的最大价值。

  程序员都知道一句名言:不要重新发明轮子。但当新老技术交替时,这句话就不适用了,技术更迭的历史就是不断重新发明轮子。

  从 1992 年到现在的将近 30 年里,在应用程序基础架构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 J2EE,也就是 JAVA,我们是不是用 JAVA 把之前的C、C++、PHP、Fortune、Pascal、ObjC 等等语言写的应用程序重新都写了一遍?这个过程中产生、造就了很多伟大的公司。

  在云计算的时代,历史将再次重复,所有应用程序也将用云原生方式重写一遍。

  有什么价值?两个月前,美国一家叫 SnowFlake 的公司上市了,现在的市值超过 700 亿美金,让巴菲特 54 年以来第一次参与打新。这家公司的业务就只是做数据仓库,但为什么它这么值钱?因为它是云原生的。

  云原生定义了一条能够让应用最大程度利用云的能力、发挥云价值的最佳路径。可以非常坚定地讲,未来所有的应用都会长在云上。应用软件不会在运行在 PC 机上,不会运行在你的手机上,也不会运营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全部都会在云上。

  从“技术驱动”到“业务驱动”

  云原生让云的价值回归到业务本身

  云原生是一个泛化的概念,这些应用可以是一个网站,也可以是一个庞大的电商,也可以是任意的计算任务、函数等,目标都是为了支撑业务部门。

  云原生拥抱的是开发人员,帮助的是业务部门,是企业技术中台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组成部分,带来由下至上的创新,组织架构从“技术驱动”到”业务驱动”,从“传统型组织”到“敏捷型组织”的转变。

  敏捷型组织不再有职能部门,只有业务部门,每个业务部门背后有很多服务单元,组织的技术架构变成业务导向的微服务架构。配合 DevOps 等流程和工具,企业可以摆脱开发和运维的束缚,把精力全部关注在业务上。

  业务本身才是云计算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而不是做虚拟机和服务器。

  资源层不再重要

  多云战略已经成为趋势

  从云原生应用视角来看,资源层是无所谓的,从哪里来都可以,不过是性价比的较量。这里的“云”可以是公有云,可以是私有云,可以是混合云,可以是中间件,可以是手机,可以是边缘计算,可以是以上任何东西的混合体和排列组合。

  所以前面我说,业务本身才是云计算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云产品或服务厂商不应该以虚拟机和服务器生意作为生命线。

  从亚马逊的财报可以看出,AWS 的 EC2 是卖虚拟机的,是资源层的生意,已经连续 5 个季度增速创新低。而隔壁开源了 Kubernetes 的谷歌,财报虽然没有亚马逊好,但股价却上去了。

  再看几个多云、混合云趋势的代表案例:

  在 2017 年 11 月的 AWS 年度大会上,宝马汽车的老板去 AWS 站台,说我们宝马汽车要全面上亚马逊的公有云,2019 年 11 月,宝马汽车全部下来了。

  ZOOM 还是创业公司的时候就只在一朵云上面,今年疫情期间业务量大增,按理说对于 ZOOM 这样的 SaaS 公司来说,在一朵云上扩容是最方便、效率最高的。但是,ZOOM 选择了花费更多钱,耗费更多时间,在多朵云上扩容。

  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从 AWS 公有云上搬下来,转变成混合云,90% 在自己的私有云,只有 10% 留在 AWS 的公有云上。

  具体的细节不便于公开讨论,但已经可以得出结论,基于合规、议价权、数据安全、削减成本等多重考虑,企业多云战略已成为趋势。

  但为什么很多创业者认为,身边的企业都在用公有云呢?因为创业公司都是年轻人居多,年轻人一般没有吃过亏,企业初创的时候没有考虑到那么远的事情。但大型企业不会这样,鼓励大家去交流看看。

  容器、Kubernetes 和生态

  才是云原生的重要组件和工具  

  那什么才重要呢?先了解下这几个概念:

  容器,也就是 Docker,类似 Java。Java 带来了跨系统统一的编程语言,产生了一个数百亿美元的软件市场。Docker 带来了跨系统的应用交付标准化,为全新概念的混合云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Docker 不仅是一朵云上的“丝般顺滑”,也包括从云到云的。

  Kubernetes,Google 开源的容器编排引擎,承上启下,对上提供基础设施能力(计算、存储、网络等)接入的标准接口,对下提供应用服务的格式化数据抽象,让 Kubernetes 能够作为一个能力中介层,以一个标准化的方式把基础设施能力接入到云原生环境中。

  Docker 和 Kubernetes 是整个体系的基石。对企业来讲,云原生 +Docker=降低成本;云原生 +Kubernetes=增加扩展性和可靠性。

  此外,生态也很重要。基于云原生的开放生态才能降低厂商锁定。

  容器和开源生态:兵家必争之地

  2019-2020 云原生实践调研报告显示,目前 8.2% 的企业使用了超过 5000 个容器,大部分参与调研企业使用容器的数量在 500 以下(61.2%),500-1000 个容器的比例为 21.4%,1000-5000 个容器为 9.2%。

  21. 7% 的受访者中将云原生技术(包括容器、DevOps、微服务)已用于核心业务生产,30.6% 用于边缘性业务,20.1% 用于测试阶段,16.3% 尚处于评估阶段,11.3% 还没有采用这些前沿的技术。

  市场在向未来的方向发展,但竞争也一样激烈。

  目前在 Kubernetes 生态中,受关注度较高的几个主流发行版,包括 SUSE 收购的 Rancher,IBM 收购的红帽 OpenShift,以及青云 QingCloud 的 KubeSphere。目前青云是独立第三方,也是完全自主研发的,最大的外部股东只是财务投资者蓝驰创投。

  我们开发完 KubeSphere 后,将它开源并捐赠给了云原生基金会。我们相信,开发厂商未来一定是全球战争,没有国家之争,不存在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印度标准,只会有一个标准。所以生态的占领会特别重要,开源是前提。

  云原生推动云计算成为 Cloud 2.0

  青云 QingCloud 最新发布的混合容器云 kubeSphere 3.0 提供多集群多云混合部署,企业的应用可以无障碍地横跨多云,在资源层适配了所有主流品牌的公有云,以及 OpenShift、Rancher 等容器平台。在应用层,青云已经在构建自己的生态,众多行业领先企业已经基于 KubeSphere 构建下一代云基础设施。

  借助青云 QingCloud 的 kubeSphere 3.0,企业可以更高密度地部署应用,提升应用的可靠性和伸缩性;可以标准化 IT 基础架构,降低硬件投入,摆脱硬件厂商的束缚,不再需要机房,不再需要运维,真正实现代码即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as Code)。

  云原生将带来类似安卓所带来的爆发式增长。为云原生应用构建的云上应用商店或者云上应用分发系统,将带来远超之前云厂商应用商店的分发效率。感谢市场和资本的支持,也希望开发者们能关注加入青云 QingCloud 的生态,一起为 Cloud 2.0 的建设升级贡献力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