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晚间,知乎名为“Bell Wang”的同传译员在自己的账号上发表了一篇《科大讯飞,你的AI同传操(qi)作(zha)能更风骚一点吗》的文章。
当天,他身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为2018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IEID)的高端装备技术与产业分会做现场同传,而科大讯飞却在“ 没有告诉我们有语音识别的字幕,没有告诉我们直播的同传是机器朗读我们翻译识别出来的文稿,更没有征得我们的同意就冒名使用了我们的翻译成果 ”的条件下,将其和搭档翻译的成果,通过大屏幕的形式呈现在会场左边的英转中的“译文”区域,并标上了“科大讯飞”的字样,让观众误以为是“讯飞听见”的成果。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讯飞听见集语音转写识别技术、篇章级处理方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阵列解混响技术、口语化风格处理技术、声纹识别等技术于一体,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办公会议、大型发布会、课程培训、电视节目直播等各种对语音转文字时效性和准确率要求较高的场景,可有效减轻同声传译人员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据在现场的Bell Wang同传译员表示,由于一位日本专家的英文演讲并不容易理解,因此屏幕右边的AI翻译可谓“胡话连篇”,而左边的中文翻译却十分流利。
语音识别技术是如何在还没有完全“听”懂现场嘉宾英文内容的同时,将中文翻译相对完整地呈现在了左边屏幕上?
经Bell Wang证实,原来,讯飞听见是用语音识别技术将人类同传翻译好的内容“读”了出来,再将“读”出来的内容投射到大屏幕和直播中,而且识别得还不太准。
文章最后,Bell Wang还提出疑问,称未经本人同意就冒名使用了其翻译成果的行为,到底算不算侵犯知识产权。
对此,科大讯飞董秘江涛回应称, 讯飞从没讲过AI同传的概念,始终强调是人机耦合的模式。 为避免新技术被过度神化对大众造成错误的引导,公司在2017年6月29日还特别发布了《拒绝神化 人工智能技术需踏实前行》的文章。
早在今年3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中,腾讯AI同声传译“腾讯翻译君”就曾闹出过翻译乌龙事件,在分论坛中频频出现了大面积单词无意义重复、大小写字符乱码。最终还是找来了人工同传过来“救场”。
事实上,在腾讯AI同传正式亮相前,腾讯翻译君的项目负责人李学朝就曾信心满满地表示,腾讯的风格就是这样,在产品有成果之前尽量保持低调,“我们之所以敢承接这么大的会议,是因为我们有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在快速迭代的情况下,把特定领域公司的名字或者生僻词或者歧义词翻译得更加准确”。
But,打脸来得如此之快......
事后,腾讯翻译君透过微博承认,“腾讯同传”还在学习和成长中,对于一些专有名词倒装句,以及中英文流利切换的嘉宾演讲,还需要继续加强学习。
难怪会遭到网友破斥:“首次登台,脸丢出去了就宣传成译员的辅助;之前后台蓄力信心满满时就断言是译员的替代。这就是腾讯AI的营销宣传策略。何为敬畏何为尊重,唯有成败唯有逐利,仅此而已。如果AI这次有成无败、大放异彩,那么,脸变得绝对不会如此谦和,肯定依然是招摇过市,一幅亡译员心不死的架势”。
面对此次讯飞事件,网友们也十分愤怒,认为好好的语音识别和语音输出技术被用来弄虚作假,显露出对译员职业群体的欺压和藐视。而科大讯飞强调的“人机耦合”似乎也不能说服大众,其所谓“可有效减轻同声传译人员的压力”难道只是将人类同传的翻译成果,投射在标有自己产品标识的大屏幕上?若不是被同传发现,外界依然会被这种模糊处理的宣传信息所欺骗,认为那就是讯飞听见实现的成果。
Bell Wang说,“ 也许有一天AI真的能做到理解自然语言,也许有一天我们这个职业会失业,但绝不是现在;真正突破性的技术也不可能由一个没有操守的公司研发出来。技术是无罪的,但以技术为名吸引资本的目的会不会导致虚假包装和营销呢 ?”